Manus,一款 AI Agent 产品,在发布后迅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。这款产品试图通过智能化的任务分配和工作流优化,成为用户的「AI 指挥大师」。然而,伴随热度而来的却是争议——它真的足够好用吗?它的技术是否支撑得起这样的定位?
在《硅谷 101》最新一期节目《AI Agent 爆发前的黎明:Manus 不够好,但天快亮了》中,创世伙伴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,与多位业内技术专家一起,分享了对 AI Agent 赛道的独到见解。他认为,Manus 的爆发不仅是 AI Agent 赛道的关键节点,更是整个 AI 应用层的「叫醒铃」。
Manus 的意义:叫醒铃与标杆
周炜在节目中提到,Manus 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突破了「用户体验阈值」,更在于它为全球 AI 应用开发者敲响了警钟。「用户真正把 AI Agent 作为生产力工具使用的前提,是它的体验必须超过某个满意度阈值。在这之前,它只是一个 demo 版本。」
「Deepseek 为全球敲响了警钟:大模型还能这样做;Manus 则为全球应用开发者树立了标杆:应用应该这样做。两者都带来了顿悟式的启示,只是在不同层次:底层和应用层。」
他进一步解释,当前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,创业公司在大模型底层的机会窗口已经基本关闭。大模型的竞争已经进入巨头主导的阶段,创业者很难再从底层技术角度突围。真正的机会在于像 Manus 这样精准捕捉用户需求,突破用户体验阈值,提供「端到端」的完整解决方案。
「没有必要再用底层技术的标准去衡量应用层的产品。Manus 的意义就在于,它为应用层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——应用层的创新不在于技术的复杂性,而在于体验的深度和完整性。」
Manus 的出现不仅是 AI Agent 赛道的一次突破,更是整个 AI 应用生态的一次觉醒。它告诉创业者,应用层的成功不需要依赖底层技术的极致,而需要在用户体验上做到「够用且好用」。
垂直赛道:AI Agent 的突破口
在谈到 AI Agent 的未来发展时,周炜明确指出,垂直赛道是当前创业公司的最佳突破口。
「在 AGI(通用人工智能)到来之前,一个通用的 AI Agent 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。我们需要的是针对不同领域的专业 Agent,而不是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。」
他将 AI Agent 比喻成日常生活中的专业顾问:「买机票找旅行代理,买保险找保险代理,买房找房产中介。AI Agent 也是如此,在不同的垂直领域解决具体问题,而不是试图包揽一切。」
周炜认为,未来的用户可能需要几十个针对不同场景的 AI Agent,而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系统。这意味着,创业者需要聚焦于某个具体领域,打造能够深度解决问题的专业 Agent。
从技术到产品:用户体验是关键
Manus 的爆火也带来了很多争议,有人形容 Manus 只是一个 AI 操纵大师。周炜认为这种看法说明了一个问题,「目前的 AI 从业者群体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误区,就是在一个技术群体里自嗨。」
周炜强调,AI Agent 的价值不在于技术的复杂性,而在于用户体验的完善。「为什么不去做一个完美的用户界面来满足用户需求,而是纠结于技术上的自我满足?」
因此,他建议创业者在打造 AI Agent 时,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优化用户体验,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的极致。
2025:AI To C 应用的元年
周炜判断,2025 年将成为 AI To C(面向消费者)应用的元年。尽管 To B(面向企业)的 AI 产品已经在去年实现了一定能的商业化收入,但 To C 领域的突破仍需时间。
他提到,To C 领域的 AI Agent 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:一是用户体验的优化,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。只有在这两个方面取得突破,AI Agent 才能真正走进大众生活。
以 Perplexity AI 为例,这是一款专注于搜索和知识问答领域的 AI Agent。它通过优化用户体验和提供专业性强的服务,已经成为业内的标杆。这种专注于垂直领域的策略,为 To C 领域的 AI Agent 提供了重要启示。「我觉得就走这条路足够成就一家很好很好的企业。」
来源:互联网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